近三年來,全市上下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之際,本報今起推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系列報道,綜合反映重慶市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推動綠色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展示重慶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和階段性成效,敬請關注。
秋分時節,新盛河清水潺潺,蜿蜒流淌。
河畔,梁平新盛鎮污水處理廠每天能為新盛河提供近千立方米的補水。
新盛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于2013年,采用接觸氧化+人工濕地處理工藝,設計處理能力為每天800立方米。
在此之前,由于投用時間早,設計標準低,新盛鎮污水處理廠已難以穩定達標排放。
為持續改善新盛河流域水質,新盛鎮污水處理廠在今年6月底完成了技改項目建設,設計處理能力提升至每天1000立方米,處理工藝也變更為A2O+深度化學處理,出水水質由一級B標提升至一級A標。
在重慶,新盛鎮污水處理廠的技改并非個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很大程度上與環保設施建設缺口大、欠賬多有直接關系。如何加快補齊環保設施“短板”,成了生態環境能否得到持續有效改善的重要先決條件。
為此,重慶系統謀劃、聚焦問題,精準發力、精心實施,從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置等方面著手,加快補齊設施短板,夯實污染防治基礎。
打通“毛細血管”
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
在永川區,曾經因黑臭而讓周邊居民怨聲載道的臨江河,水質已日益改善。
近年來,永川按照“化糞池-三級管網-二級管網-一級管網-污水處理廠(站)各環節污水收集無縫銜接,實現城鎮污水全面收集、處理達標排放”的系統治理思路,組織實施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
在城區,永川已新建污水管網55公里,修復487公里管網;在鄉鎮,新建二三級管網255公里。
與此同時,永川已新建污水處理廠30座,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34座。
在毗鄰的大足區,到2019年底,全區新(改)建雨污管網296.8公里,完成8座鎮級污水處理廠、30座農村污水處理站改造,新建30個農村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
截至今年6月底,大足污水處理廠三期(3萬噸/天)擴建主體工程已完成80%,龍水污水處理廠準Ⅳ類提標改造完成并投入試運行,寶興、雍溪、鐵山等3座鎮級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完成施工設計,登云社區等12座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完成前期工作。
合川區在全面建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基礎上,率先啟動農村25戶以上重點聚集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這也是全市首個針對解決農村25戶以上集聚區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問題的環保工程項目。
2019年以來,重慶著力推進城鄉生活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和提標改造,新改擴建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7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8萬噸/天;完成15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全市71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總體處理能力達到約430萬噸/天,其中67座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推動完成11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妥善解決已建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問題;推進城鄉污水管網建設,新建城市污水管網589公里、鄉鎮污水管網2163公里。
科學規劃補缺口
提升固體廢物處置能力
“吃”進廢舊電器,“吐”出各類資源——每天,五六千臺廢舊電器會被拉到重慶市中天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
成分復雜的廢舊電器,既含有有害物質,也有銅、鋁等具有較高資源利用價值的材料,其回收處理是一個重要課題。
在中天公司,廢舊電器拆解完成后,各種零部件分類存儲,塑料、銅、鐵等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將被賣給企業再利用。去年,中天公司每天拆解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約140噸,全年回收廢舊電器152萬臺,處理量達到4萬噸,產值達2.6億元。
妥善處置固體廢物事關環境安全和經濟發展,是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固體廢物的收集、集中處置量也呈現持續增長。
據2017年分析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市危險廢物產生量將達到91.06萬噸,較2017年增長50.51%;到2022年,全市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需求為57.49萬噸(不含綜合利用),其中集中處置能力缺口45.79萬噸,重慶在危廢處置場地和處置能力上的短板將日益突出。
2018年11月,重慶印發了《重慶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布局規劃(2018-2022年)》,對全市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的目標、布局、規模、任務等進行了統籌規劃。
位于梁平工業園區的重慶諾天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就是近年來重慶新建成的兩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項目之一,負責梁平、云陽、城口三個區縣的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工作,日均處理量為2.7噸。
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建成投用危險廢物經營單位84家,危險廢物經營能力223萬噸,較2017年分別新增21家、100萬噸;新建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6個,黔江、永川、酉陽、萬州、榮昌等區縣新增一般工業固廢處置能力1254.67萬立方米。
實時掌握污染狀況
環境監測裝上“千里眼”
“奉節縣瞿塘峽的一處江面,出現大量漂浮物。”9月9日早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的大數據平臺向奉節縣生態環境局發出一條預警信息。不到一天時間,河面就被清理干凈。
“以前像這樣的問題我們要靠人工巡河的方式才能發現,如今有了‘千里眼’,大大提升了管水治水的時效性。”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重慶81個重要流域斷面,已實現高清視頻監控全覆蓋。
“千里眼”通過對斷面周邊1-3公里水環境狀況和污染情況開展實時監控,運用AI圖像識別技術,自動分析、自動預警、自動識別可疑污染,生成排污口、漂浮物、沿江垃圾堆放等問題清單,實時推送短信預警,根據問題清單向區縣派發任務進行跟蹤監管,推進水環境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除了高清視頻監控,在瞿塘峽,白帝城水質自動監測站也正實時監測著長江水質。
位于長江干流的白帝城水質自動監測站,控制斷面為長江干流萬州曬網壩—奉節白帝城,可實現對控制斷面水質水溫、溶解氧、pH、濁度、電導率、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9項指標的實時自動監測。
該站于2018年6月13日竣工投用,由國家統一運維管理,監測數據與地方共享。
2018年至今,重慶共組織建設11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包括國控水質自動監測站48個、市控水質自動監測站49個、長江經濟帶水質自動監測站(在建)15個。
2018年至今,重慶還新增了國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19個。
據了解,重慶大氣環境大數據系統全面匯聚了全市7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實時監測數據,可動態更新未來5-7天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預警數據、近5萬家涉氣污染源數據,采集重點區域與道路視頻攝像頭實時數據和圖像識別數據、國家和我市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及目標考核數據,尋找問題差距,研判達標形勢,倒逼目標管理,初步形成“空氣質量-污染源管理-預警應急-指揮調度-考核評估”響應模式,初步實現了6000余萬條數據動態管控。
下一篇:西安首座全地下凈水廠建成